第三部 艾年、耆年之长江-儿孙满堂

 

至乃,长江极豪迈:

源起千纪,踵迹遍乎四海; 

子孙数亿,鸿荫恩赐九垓。

寻源以继往,追溯可开来。

长子岷江,分流奉献。

倔强汉水,跨域支援。

幺儿黄浦,交际遥远。

长女潇湘,多愁善感。

子孙无数,勋绩无边。

现,略选突出贡献几篇,为其独特精神颂赞:



第3.1篇 岷儿家谱篇

 

第3.1.1篇 岷江姓名

岷江别名叫:

箭水,或玉轮江,

合水,或大皂江

熊耳或武阳江,

三渡水都江,

金马河沫江

皂阔水玻璃江

渎水汶川

曾误判,

岷江是,长江主干,

都让负,最重之担。

水分流-内外之江,

坝筑堤-都江之堰。

且看,岷川:

阳光始旦,水面生烟。

曳长霓而迂曲,抽乱絮之缠绵。

赏玉华于泽润,添金彩之蜿蜒。

斯乃,

春晴暖日,雪散寒山;

积堰增流,丰湍亲岸。

桃花之浪溶溶,麟锦之游灿灿。

  穿迷网之施,水帝欣欣;

  尚太牢之飨,江神衎衎。



第3.1.2篇 裔孙谱篇

岷江之子嗣,若水之孙童,

根繁叶茂,本固枝荣:

孙辈名曰:

玛瑙顶思蒙

热玛宗霍隆

杂谷脑老熊

纳泥巴大龙

还可谓,

杏林杨柳文星大宗

南河罗卜鱼儿羊洞

高场玛瑙母猪大朗

板桥翼水鲫江五通

岂唯,

麻柳茅亭官厅石板

白沙黑水野牛马边

通济醴泉小沟坡店

玉轮毛河水磨沐川

蒲阳石马草坡福烟

核桃大渡棉簇江安

九丰走马思波七盘

松坪柏条福堂烧炭

苏坡香厂漳腊桃川

西格归化金牛普安

若尔石马北松龙船

白沙金马野牛罗圈

岷江儿孙,览:

潭龙之府,灵蚌之渊。

涌洪沦涣,滚淃流湍。

蒸腾气象,浡起涛涟。

或鹏潜鲲跳,或虎串龙掀。

甲坚鳞闪,皮彩锦丹。

呼波唤气,卷水冲唌。

乘风破浪,倒海排山,

衣锦羽绣,果善蔬鲜。

未倨自足于浊世,不持骄傲以永年。



第3.1.3篇 孙女谱篇

岷水之女儿-长江之孙女

清流潇洒-名响华西:

大塔玛右溪渔子溪

纳热玛沫溪百支溪

可知,

茫溪蕨溪

牛华泥溪

雪姑真溪

龙溪牙夷

沙溪青衣

金瓶鸳溪

甲竹越溪

七里牟尼

个个如王嫱,竟令羞花闭月;

人人似西子,堪能落雁沉鱼。

此乃,儿子岷江之颂曲。

 

第3.2篇 女儿潇湘之篇

娥皇、女英,乃尧之二媛:

嫁与帝舜,助善成贤。

为除恶兽,舜帝巡南。

病死九嶷山之上,惨熬二媛女之煎。

湘竹悲斑染,郁离痛泪潸!

湘夫人悲情,后感动屈原:

绿柳芳椒之沅芷澧兰。

金琯玉筝而尽奏雅篇。

荃壁荪墙而紫贝砌坛。

远望荒忽之流水潺湲。

楚之男士、澧之女妍,

怀念湘屈千载,心铭尧舜万年。



第3.2.1篇 潇派湘源

幸湘灵有继,能忠义统传。

慨中流而击棹,祈远旅之飞仙。

仰隐云之帝子,思投汨之屈原

雷鸣玉振,势戒舟航

阅江流之无尽,观砥柱于狂澜。

水光澄而分碧,山空寂而互涵。

若幽思而欲语,仍明媚而昭顔。

临于

芳洲冰泮,浅渚萍旋。

可巡可泛,可遡可沿。

流清湛淡,滔涌洄澜。

其婵婉,

  如西子晓耕,艳粉未匀;

  若太眞睡起,明眸犹倦。

或如清梦之乍回,或似俗思之烦乱。

是便,

欣浩瀚以无极,漫潺湲而莫探。

  春渡之晴波,平展而薄铺;

  秋原之村落,寝庐仍半掩。

更况,

横林樾而轻蒙,挂岫峰而乍显。

映虹断而微明,带鸟飞而疾闪。

出青色之炊烟,度緑窗而欲染。

夕霨恣横,晓霞欲散。

重雾沦湮,流云解练。

虽然,

三湘源远,九渡夷延。

奇峰对峙,断谷吞川。

雨霪造雾,水汽生岚。

  泷泉带润,汇众涓而莫计;

  鳜渴生津,经重苦而难前。

向使,

帝梦妃而血痕浸,妃思帝而涙雨潸。

 

第3.2.2篇《潇湘水云》

然而,历史竟重复,铁蹄入中原。

瓦解宋朝,土崩天堑。

民遗离屈,悲伤楚望

此遗民郭楚望-郭沔

弦挑而泪潸,琴扶而泣叹:

九嶷之云水,飞血泪于潇湘

悲愁,

偕遗士而才避敌,梦桃源却久滞游。

殢櫵翁之故道,嗟云梦而夷犹。

于是

《平沙落雁》,出暑入秋。

清朗《步月》,光皎波皱。

  《泛沧浪》,梦云雁落;

  《飞鸣吟》,空渺忧游。

该群雁,送啾啁:

欲寥萧而肃穆,仍凄澹而生愁。

叹嘹朗于天半,逐哽咽而清遒。

瞬随风而犹豫,旋唱和而优柔。

  愤刻,排空而书字;

  悲时,映水而傍洲。

  如迷漫,可顺形而依序;

  若疲劳,能敛翼而稍休。

遇蒹葭而欲止,依洼渚而望投。

或敛躬而寻物,或展羽而凝眸。

或逐流而随势,或顾影而自修。

郭沔曲殇,水云恻切,

时凝视而志湮,化汨罗之碧血。

此伤逝,

借天下之孤桐,叹此声之惨烈。

丧沮矣,

潇湘云水音绝,尧女二媛槃涅。



第3.2.3篇 诗赏赋徉

此潇湘,

凝聚五岭

  越城都庞萌渚骑田大庾之精气;

汇集四支,

  洣水涟水河渌水浏阳河之神

西北武陵、西南雪峰、东南霄诸神之保护,

北西澧水,西南资水、中南沅水诸弟之辅匡。

然此,衡山楚水,

有涧泉千派,终聚汇三湘。

因源远而渊流长,赖扶携而灏气昂。

至洞庭而宏阔,历折曲而迅趟。

入淼湖而遥逝,溶茫水而浩滂。

日依依而不舍,恒泛泛之如常。

滔滔汩汩,浩浩汤汤。

若乃,

渔村夕照,埠邑晨光。

忽飘燐而晃耀,若萤火之飞扬。

衬列星之错落,凝初月以辉煌。

钓丝既倦,醉舞欲狂。

见渔舟之夜聚,借夕照而网张。

幻浮天岳而吞云梦,广纳潇湘而壮楚疆

果验,

枫柏殷丹如霞血,伽南鲜丽自流光。  

如弄色蓼苹之沙渚,似惊风龙马之若狂。

山川明媚,洲屿清扬。

一色水天之堪染,

千波澓涌而不猖。

于是,

骚客借其续断诗而出佳句;

赋家因此铺骈俪亦自徜徉。

泛清涟而谦豫,书浩瀚之文章。

过消辛而狂唱,逢历乱而傍徨。

想天然之野趣,宜随兴之飞翔。

曲水灵之逸异,琴风景之遐方。

此乃,女儿潇湘及其弟之篇章。



第3.3篇 儿子汉水之篇

长江之

壮儿汉水,功绩崔嵬。

历练最深,贡功至伟:



第3.3.1篇 伏羲统域

伏羲在汉域:

肇开易卦之初,教导猎渔之技。

神农更教示:

火种开山,土陶烧制。

耕地石刀,拢心玉祭。

稻种能糜,木斫为耜。

绘历图,知节气。

论死讲生,通天绝地。

鸟兽驯习,金石取器。

解玉砣沙,少牢太祭。

江峡汉峪,

几千其家口,数百其脉支。

三派皆源秦岭,一江全入漏卮。

神农架充其之肺,伏牛山作彼之脾。

大别而迂绕,趋桐柏以渐滋。

  如神马奔腾,不出斯轶;

  似诸侯赴会,不乱其仪。

连九派而虚海若,带百渎而伴冯夷



第3.3.2篇 汉逑淑女

至如,

楚妘神女,襄水芳洲。

窈窕淑丽,俊汉好逑。

参差荇菜,左右连流。

相思寤寐,咨美悠游。

倒颠辗转,楚梦趋求。

知汉水之广达矣,淑女惜其优秀;

信汉流之长永兮,沔神愿作侣俦。

 

于是,此好汉,

钟鼓兴情,瑟琴示友;

天神美助,冀愿得酬。

遂使,汉水,

汤汤涣涣,漭漭浮浮。

  已经,尽统筹之职责;

  未想,先自己之安舒。

  劈岩而往,似寒铓破崮;

  穿洞而奔,如激矢离弧。

断崖通路,急瀑作途。

云岩壁画,雪涧冰壶。

休之以闲菹,泛之以游菰。

布自然之芒种,滋碧甸之嘉蔬。

向前一路,

曾侯乙敲编钟之曲,荆州城展傩舞之巫。

作清流以驰赴,生倒影而踟蹰。

慨江山之寥廓,欣日月之居诸。

其,历经,周汉雄盛,

  包并八荒,奠成九鼎。

  四海既平,五洲庶定。

王土和宁,时靡涤净。

亿众归心,万方服圣。



第3.3.3篇 汉水诵宣

汉水还历见:

疆安民富,直至岭南。

水神巡视,王圣诵宣。

赏功肇敏,赐祉桂冠:

香酒黑黍一卣,玉圭白璧数奁。

拜告昭垂先祖,赐恩田井山川。

邀到岐周封册,王规仪式如前。

幸观,

治理四渎无恙,德仁八统有贤。

从此,百姓:

既,尊神从命,事鬼仰央。

又,敬天重德,尊礼亲王。

汉,因此而强,

明修栈道,暗度陈仓。

楚池汉界,囊括其邦。

借儒术独尊而至上,顺大风雄起而升扬。

史迁追记周秦往事,蔡纸笺书汉宋文章。

中古之帝,都已:

用,“楚河”立隋唐之伟绩;

“汉界”分华夏之棋局。

  赴东荒,穷交趾

  勘真腊,探南极。

历朝都会,

协同传统,世代相随。......

当年,河伯,

越位耍威,突发大水。

嘉陵之新流,夺汉江之旧域。

汉水宽怀,深明大义。

全为众流共利,顾及一统大局。

  轻,比大攀高,禁,争爵争地;

  拒,显山露水,也,能进能屈。

只出贡献,不讲第一。

不争名、无私益。

大汉精神,儒家智慧,

风雨同舟,协调共济!

缺水关中,不分泾渭。

解渴冀鲁,甘霖京卫

赤旱中原,龙津相喂

汉统复兴,浩如江水!

狮醒已恒,无心酣睡!

以上诉说,儿子汉水之崇伟。